[大量劇透] 韓劇《StartUp》或者首次初創團隊都可以看看?

Karl .startup
Dec 15, 2020

--

事先聲明,以下內容含有極大量劇透,介意的話請回。

韓劇Start Up 劇照

這一陣都有在從事初創相關的港台朋友分享看了韓劇 《Start-Up》的回應,令我都忍不住要打開Netflix 看看這一套劇。一方面我都鼓勵首次創業者或準創業者可以看看,它算是好看也很乎合劇情自然地提到了大部分新創公司通常值得學習的要點; 另一方面就是有很多劇情會令人對所謂Startup 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有關可以啟發的要點例如:

  • 團隊對於募資輪次沒有理解; 劇中交待男主被仁才 (女二)問到資金輪次時完任答不上話,最後要男二韓組長為他圓謊。
  • CEO 及團隊股權分佈,很多新創都常犯錯誤就是股權要平分,但平均分配的效果就是CEO (頭狼) 沒法完全控制公司; 劇情都有交待男女主為了友情因素想要作一個大家都開心的分配, 這種分佈會令後段投資人卻步,因為公司會有經營權穩定性疑慮,投資者也可能一進入就會超越CEO 股權;
  • 盡職調查是甚麼?簡單講就是文件要干淨,數要清晰,讓會有資金往來的投資人不會負擔到不必要的風險,股權上/ 債權上/ 經營權上 / 財務能力上都合乎團隊所表達的預期; 劇中表達男主(即技術長)作為前CEO 完全對於相關事情沒有概念
  • Burn rate 是什麼? 劇中女主一開始設定是有 1 億韓元,扣除團隊支薪後就只有6 個月,她需要考慮要 6個月內做出成續以獲取後續資金
  • Product VS Project : 劇中有一幕見到其他團隊收拾離開園區,也激發出女主CEO 由於burn rate 生出想要延長公司壽命而掙扎由專注「產品」的product公司改變成為「接案」的project 公司。
  • 接案的悲歌: 接案的現實就是新創公司很難獲得大公司信任,所以通常都會被壓窄或主動自己低價壓窄自己以勉強建立一次商業關係以務求可以將大公司的logo 放入自己網站中以增加自己公司的可信度;然後同時間又因為接案本身就是別人拿著錢指揮你去完成任務,所以有多遠大的產品理想都因為要接案賺錢不能去做,而大部分接案公司也因為根本沒有行業門檻,所以完全是靠人脈關係去經營,活得不錯的公司當然有,但大部分都只是僅能支持小團隊經營不能壯大
  • 上載App後就干等著下載數會衝天飛上去,幻想會很多用戶瘋狂地使用,改變世界。劇中交待團隊就只是對著屏幕不斷按 F5 等待下載數上升,很多技術為骨幹的產品初創也會想犯這毛病,就是沒有打市場(Go to market strategy)策略。
  • 幻想公司估值爆升: 劇中一幕提到三山科技(主角團隊)看著某韓國的新創接受了某財團基金注資然後公司估值達億級時候全個三山團隊掉入幻想中的興奮心情。
  • 企業級參與者都會在挑人才; 劇中的boss ,女主的親姊女二- 仁才的後父是韓國財閥之一,就會在這些初創中挑選合自己集團用的人才。劇中矽谷來的Alex 也其實是想挖人才到加州去。
  • 矽谷科技巨企及創業出場經歷會令身價爆升: 這的確是事實,投資人都在尋找相對風險低的投資標的,有很多在FAAMG 待過的人根本未做產品就已經拿到資金去開始。 所以如果有選擇,搞初創前進入科技巨企洗禮一下絕對會對日後創業有幫助。
  • 拿到創投資金是需要時間讓創投負責人建立信任及觀察: 第一季末段交待SH 創投最後打算投資其實就經過整個劇情的所提 3 年的鋪排。

除了對以上有關初創 101 的硬資料有感之外,我感受較深的是三山成功進入新創園區後進入辦公室的興奮畫面,令我回想到幾年前進駐台灣Appworks 及第一次進香港科學園的感受,那一份終於有一丁點認同感就像創業到這裡就已經是一種成就一樣。第二天又要回到現實去了。

另一個感受較深的位置就是女主的爸爸也是一位創業者,當時是搞一個外賣網站,在pitching 會面時面對投資人的挑戰,感受尤深,專注在用戶開發而暫時放棄營利化的速度的想法;
從前就是以為可以像他一樣專注用戶量注專產品不斷被不同投資人挑戰,甚至曾經面對過準投資人說出「你們是賣綠盒(綠盒是指香港公司註冊後得到的盒子)麼?幹嗎要別人花錢你們完成夢想?不如開家雲吞店實實在在賺錢還好吧!」然後不斷鼻子碰灰。到現在搞的軟件有某數量的用戶並持續增長,也穩定地有收入來源收支平衡,投資者又會認為你的願景不夠大天花板不夠高太現實。所以有感找到像女主爸爸一樣會認同并真金白銀投資的創投很不容易。

最後一個令我鼻酸催淚的位置就是三山科技三個創辦人像有了點小成就初創圈有了點名氣後回到破舊辦公室,在憶起日子最難過的時候在當中的淚水與汗水,又想起投資人揶揄說若果他是自己的夥伴就會追討兩年無償的薪資。那種無能CEO帶領團隊這山頭那山頭都攻不下導致夥伴無薪生活的歉疫,加上日子的確是難過那種情緒我自己也是經歷過類似,實在感觸良多。慨嘆在劇中三年後「撈起」,曾被收購到矽谷加上成功出售業務的團隊還僅僅是1-3%以內的極小眾,能夠回到舊日微時起源之地流著勝利光榮的淚水汗水相擁可謂是小數小眾。較多的是回去當上班族接受現實,被大企業或獨角獸創業公司吸收,折夥分散不同角落的團隊,或者三五七年都在接案子做服務根本就是大多數喲,當中更會有就算接案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人。

單是大讚又怎麼行,劇中其實也有不少位置可能因為要營做好戲劇效果而太不實在,而到今天為止太不實在的東西我本人會很快提高警覺,所以也同時寫了以下一篇 從韓劇《StartUp》看初創沒有那麼容易,大家有時間也可以看看。

--

--

Karl .startup

An entrepreneur, love tech, Product Manager, Launch Academy/ Appworks / HKSTP alumni、Cofounder of anonymous social app; 連續創業蟻民,熱愛創新科技 ; 現為網上匿名社交軟件創辦人